登录|联系我们|法律声明|留言反馈|设为首页|加入收藏

服务热线:0735-4499513

新闻中心

企业荣誉

产品中心

联系我们:
地 址:湖南桂阳县宝山路30号
电 话:(0735)4499513
传 真:(0735)4410849 4499513
邮 编: 424402

当前位置:首页>> 廉政建设>> 廉政文化>> 正文


从三国时代的英雄故事看反腐倡廉的关键

2013-6-28 14:55:52 点击数:9669

摘要:古人云: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西方谚语也说:历史使人明智。从前人的事迹,我们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是反腐倡廉的重点,严格执法是反腐倡廉的手段,清廉为官才能流芳百世。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,尚能出那么多反腐倡廉的真英雄,在社会主义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能搞好反腐倡廉。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,就能完全体现古人反腐倡廉的精髓,也是社会主义时代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!

 

 

 

  正文

 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”,套用此话的格式我们也可以这样讲,“有人的地方就有腐败”。不论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,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朝鲜,同样都不乏贪污腐败,当然,在距今两千年的烽火三国时代,也有不少“腐败分子”,当然也就出现了不少的“反腐倡廉”的英雄。本文通过三国时代出现的反腐倡廉的英雄故事,谈谈反腐倡廉的根本举措。

反腐倡廉英雄一:曹操

三国这个时代承接了东汉末年。那时候的大汉王朝,统治了中华大地有近四百年,早已经“病入膏肓”,外戚宦官轮流“坐庄”,卖官售爵时起彼伏。“官二代”曹操就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登场了。因为有老爹曹嵩这个后台,曹操开始做官的起点不算太低,担任负责京城洛阳北城区治安的北部尉。当时洛阳治安已经很乱,就实行了宵禁,按现在话说就是晚上禁止一切户外“娱乐活动”,曹操为了根治治安问题,还制作了一批“五色棒”,分别被悬放在署衙和北部的四个城门上,以示警示。可有人就是不信这个邪,比如蹇硕的叔父就是其中一位。“腐败分子”蹇硕是一个灵帝极为宠幸的太监。其叔父就是仗着自己侄子的地位,专横跋扈狐假虎威不说,还犯了宵禁。曹操秉着“不管牵涉到什么人,职位有多高,权力有多大,一律追查到底”的执法理念,顶住各种压力,硬是把这位大爷给活活打死。至此,“京师敛迹,莫敢犯者”。后来曹操外调济南相,当地官吏依附贵戚,贪赃枉法,听说曹操前,害怕受到惩罚,全部逃入其他郡县。

像蹇硕叔父这样,被曹操以“反腐”名义收拾了性命的还大有人在,例如汉中割据势力张鲁的谋士杨松。当年,曹操率军征讨汉中,因对易守难攻的阳平关无把握,就派人贿赂杨松,使他陷害张鲁手下大将庞德,使其被迫投降曹操。在曹操攻打汉中城时,杨松为贪财而协助曹军,令曹军得以制压汉中。他怂恿张鲁出战,结果张鲁战败,而杨松因为收受了曹操的贿赂而闭门,不使张鲁进城。曹操攻取汉中后,张鲁和其部下由于“认错态度”较好,均得到曹操的厚待,唯独杨松因“贪污受贿”被斩于街头。

当然,曹操不仅大刀阔斧地拿“腐败分子”开刀,另一方面,他的“廉政宣传”工作也做的相当到位。曹操诗歌《度关山》中就有提到,“侈恶之大,俭为共德”,他亲身践行其廉政主张,生活朴素。《三国志》记载曹操“雅性节俭,不好华丽”。在曹府,后宫之人不穿华丽的衣服,他本人使用的帷帐屏风和穿的衣服也是“缝缝补补又三年”。曹操还严格要求家人生活必须简朴,甚至他的女儿出嫁,嫁妆“皆以皂(黑色)帐,从婢不过十人”,这和如今某些高官富豪嫁女宝马车列队开道形成相当鲜明的对比。如果有家人违反禁令,曹操一律严惩不贷,有一次,他的儿媳妇,曹植的妻子因违令穿了锦绣衣服,被曹操看见了,竟下令其自杀。曹操还将简朴做法推行全国,将节俭作为官吏选拔的一个标准。同乡好友丁斐,因私自调换官牛被曹操撤消职务;路粹因违禁低价买驴,也被他处以死刑……一时间,公务员们不穿新衣、不坐好车,有效地“刹住”东汉后期以来奢靡攀比的腐败风气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。

反腐倡廉英雄二:刘备

同曹操显赫的“官二代”背景相比,编草鞋的刘备的身份要黯淡的多。因此,刘备的从政之路要相对坎坷一些。当年黄巾党人叛乱,朝廷招募英雄,刘备加入了“义勇军”,立了军功,被任命为安喜县太尉,后来朝廷派了个督邮来视察,当时官场早就腐败成风,上级领导索要“好处费”已经是个“潜规则”,可惜刘备是个清官,没钱打理“公关费”,于是索性捆绑了这个贪官,用棍棒打了二百下,解下了印绶,挂在督邮的脖子上,弃官逃亡而去。可以看出,早年刘备的“反腐”,还颇有水浒好汉逼上梁山的味道。如果说,“好脾气”的刘备“打击贪官”的行为是给逼出来的,那么他“为官清廉”的理念却是实实在在发至内心的。《三国志》里有记载的:刘备在新野失败后,有十几万老百姓自愿跟着他走。老百姓都是用脚“投票”的,能够背井离乡给着刘备跑路,说明了刘备“以人为本”的廉洁执政做得也是相当到位。

反腐倡廉英雄三:诸葛亮

三国时期,蜀国境内“刑法虽峻而无怨者”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,是蜀国名相诸葛亮严于律己,一身清廉使然。诸葛亮一生“抚百姓,示官职,从权制,开诚心,布公道”。 

   刘备三顾茅庐,诸葛亮深为其所动,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,奇功屡建。刘备死后,诸葛亮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”,蜀国国事,事无巨细,每必亲躬。他5次亲率大军,北伐曹魏,与曹魏短兵相接。他严格要求子侄辈,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。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,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。为此,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,诸葛乔“本当还成都”,但“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”,“宜同荣辱”。马谡失街亭后,他引咎自责,上疏后主刘禅,“请自贬三等”,从此更兢兢业业、勤勉有加。“夙兴夜寐,罚二十以上,皆亲揽焉;所啖食不至四升。”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,积劳成疾,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。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诺言。 

   诸葛亮生前,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、收入进行了申报:“成都有桑800株,薄田15顷,子弟衣食,自有余饶。至于臣在外任,无别调度,随身衣食,悉仰于官,不别治生,以长尺寸。若死之日,不使内有余帛,外有赢财,以负陛下。”诸葛亮去世后,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,可谓内无余帛,外无赢财。诸葛亮在3000年前就已经有了《干部财产申报制度》的设想,并付诸了行动。 

 
诸葛亮病危时,留下遗嘱,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,丧葬力求节俭简朴,依山造坟,墓穴切不可求大,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。入殓时,只着平时便服,不放任何陪葬品。这就是一代名相诸葛亮死后的最高要求,其高风亮节实为可圈可点。

 有这么多的古代反腐倡廉英雄,我们再来看看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暴露出来的腐败分子。这些腐败分子,平时说起党内不正之风、社会不正之风以及干部贪赃枉法、腐败堕落的事来,投袂攘臂,慷慨激昂,大有“举世混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”,与“贿”势不两立之概;说到党风廉政建设、反腐败斗争,更是头头是道,振振有词。然而,“容貌言语,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”。当他们一旦地位升了,权力大了,“私渴”者把“馈赠”送上门来,顿时志变神动,笑逐颜开,飘飘然倾倒于“馈赠”之下。至于昨天甚至刚才说的那些愤世嫉邪、倡廉反腐的宏议崇论,还有党的宗旨、党的原则、党纪国法、道德准则、廉政建设、国家利益、人民利益等等,一古脑儿抛之九霄云外。安徽阜阳市原市委书记王怀忠(人称“王坏种”)在任上,恬不知耻地高谈阔论反腐倡廉。这个市的原市长焦作新在当选市长后,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慷慨陈词:“反腐倡廉,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。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,严厉查处贪污受贿、弄权读职、敲诈勒索、以权谋私等不法行为。”可这位新任市长“口谈道德,志在穿寄”,就在当天晚上,他就“笑纳”了祝贺他荣升的40个红包近100万元。“神州第一贪”成克杰也曾说:“想到广西还有100万人没有脱贫,我这个当主席的觉也睡不好呀!”。当他的“贪”的罪行暴露之后,人们才知道他之所以“觉也睡不好”,哪里是“想到广西还有100万人没有脱贫”,而是想他的情妇,想他4000多万元的不义之财,想他如何把钱捞足了和情妇一起逃到国外去过“神仙般的日子”。类似案例,多不胜举!

结语

古人云: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。西方谚语也说:历史使人明智。我认为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,可以浅白的表述为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。

几千年的文明传承,反腐倡廉已铸成我们民族的一种精神,这种精神,始终在不同的时代中熠熠生辉。从前人的事迹,我们可以发现刘备始终坚持着“以人为本”的执政政策,曹操是严格执法和反腐倡廉的典型,诸葛亮更是清廉为官的代表。即便是在封建社会那混浊的官场中,尚能出那么多反腐倡廉的真英雄,在社会主义的今天,我们更应该能搞好反腐倡廉。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,就能完全体现古人反腐倡廉的精髓,也是社会主义时代反腐倡廉的关键所在!法制,其核心就是以法治权,任何公务人员都必须在体现全体公民意志、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之下活动,权利有限、制约和责任明确:为防止权利的滥用,行政复议法、行政诉讼法、国家赔偿法设定了法律救济。民主,则使具有雪亮眼睛的公民,也有了响亮的喉咙,对社会事务有充分的参与权和表达权,更能通过选举让不能为民谋利的官员下课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确认: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。第五条规定: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依法治国,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。党的十七大报告更加明确的指出: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,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。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,从各个层次,各个领域扩大公民的有效政治参与,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,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,加大社会监督力度,实现财政、重点工程项目透明化,进一步落实好《干部财产申报制度》,这样才能减少贪污腐败。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针,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,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,提高党员干部的品德修为,保证公民合法权益,才能使清正廉政之风吹遍整个中国。

参考文献:

1.陈寿,《三国志》,中华总局,1970年。

2. 罗贯中,《三国演义》,人民文学出版社,1953年。